×

山东招生信息网

山东招生信息直通车

志愿填报易点通

高报直通车

山东工业职院地域特色文化育人显成效

TIME:2022-01-08
分享:

近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地区亟需职业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育人宗旨,依托地域优势,统筹地方政府、职业院校、民间组织和名家大师四方资源,探索构建“一基地、二中心、四展馆、五平台”文化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地方企业经营“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推进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建设

依托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建设,整合山东冶金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校内及校外资源,牵头成立了齐文化研究中心、校企文化研究中心,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建有文创馆、冶金博物馆、材料展馆、校史馆,技艺技能传承平台、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文化通识选课平台、社会活动实践平台、校城融合创新平台,合计占地面积5000平米,建成了集教育、研究、传承、创新为一体的“一集团、二中心、四展馆、五平台”的文化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进工作,育人效果显著。目前,已形成蒲苇编、折纸、陶瓷、冶炼、蹴鞠等凸显地方文化的特色品牌。

构建“一主线三层级四类别”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以特色校本教材《走进淄博》为核心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内容主线,因地制宜,设置包含地域城市生态、历史脉络、产业经济、文化建设四大类在内的传统文化课程群,组成必修与选修、基础与拓展、课内与课外、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等多种类型的课程结构,建成了“一主线三层级四类别”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现有文化课程22门,其中校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社区优秀课程9门。注重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把文化课程学习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文化实践纳入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在学生评优、学期考核、社会实践中予以重点考虑。

开展“齐人齐事”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研习、技艺竞赛等活动中产生文化自觉。现有剪纸社、陶瓷烧造社等7个传统文化社团,累计注册人数达4300多人,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连续8年举办全校“经典诵读”大赛,通过才艺比拼等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品牌效应显著,《采蒲台的苇》《20岁的“我们”》等作品在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扶贫先扶智”,开展文化涂鸦活动,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成立墙体彩绘工作站——“红色筑梦墙绘队”,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乡村墙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用色彩描绘文化墙,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展现乡风文明新风尚的亮丽风景线,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当地政府发布表扬信予以表彰。

创新工作机制提供文化育人保障

把地域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形成“五年发展规划、一年发展计划”的首尾衔接、阶段发展总体规划构架,统筹开展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先后制定发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社团管理办法》等文件。构建了“专任教师+讲座教授+艺术大师”跨界融合的师资团队,现有文化艺术类专任教师9人,聘请省级“雨点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冠成等6人为讲座教授,山东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曲冰等22位工艺美术大师定期到校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出台教职工传统文化培训制度,分批次组织教职工赴博山、桓台参加陶瓷、蒲苇编等传统文化师资培训。

学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凸显

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成长可观察、能对标、有增量。2008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使3.4万人次学生受益,增强了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最美学生”“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屡见不鲜,先后涌现出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于航、全国高校“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李金风、“中国电信奖学金·飞 Young 奖”获得者李业馨、淄博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孙永超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抗疫时刻,全民在线》获得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赛一等奖、《肥皂盒里的毛主席像章》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各类比赛累计获奖近800项,极大地提升了师生“识文化、学文化、用文化”的兴趣和能力。《齐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活动 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被省级部门授予典型案例予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