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强基”时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思媛
近日,随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发布“强基”招生简章,备受各方关注的强基计划招生正式拉开帷幕。强基计划旨在建立健全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考生报考务必真正出于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强基计划招生始于2020年,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此可见,强基计划实施的目的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旨在建立健全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哪些考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简言之,就是对基础学科专业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考生,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综合素质优秀,主要体现在高考成绩上,大多数高校的基本要求是考生高考成绩在特控线上,但也有部分高校提出更高要求;第二类是基础学科拔尖,在学科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资格条件是在全国奥赛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任一科目二等奖及以上。
目前,各校已经陆续启动强基计划报名,考生只能报考1所强基计划高校。
不少学校在报名结束后还有确认环节,确认后方可参加后续的校测。各校的校测环节一般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也有少数高校试点(如复旦、上海交大等)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开展校测。各校最终以高考成绩的85%和校测成绩的15%折算后择优录取。
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更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各校在人才培养上都有鲜明特色和亮点。
从已经公布的招生简章中可看出,各校普遍采用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强化交叉与通识教育,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比如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针对强基计划培养的书院,分别是致理、日新、探微、未央和行健书院;复旦大学也配备一流的师资,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在升学路径方面,各校对于学业优秀的学生,将在“本硕博”衔接培养、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去年,有22所强基招生院校在沪招生,今年在沪招生的强基高校数量可在“阳光高考”平台查看。预计今年高考成绩高于特控线的有意愿的考生都可根据兴趣爱好和专业偏好踊跃报考,考分越高希望越大。即使冲击强基失败,对后续批次录取也没有任何影响。
但值得提醒的是,强基计划不是低分进入名校的升学捷径,而是需要考生真正出于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各校对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都有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入校后若达不到专业考核要求的考生则将转入该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也就是说,一旦进入强基计划后则无法转专业,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基础学科,对于那些抱着侥幸投机心态将强基视为升学捷径的考生来说,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又是一年“强基”时,盼君自强不息,在强基升学路上披荆斩棘、梦想成真。
上一篇: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