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中常见现象,2020届艺考生一定要注意!
学习了专业课程却丢失了文化课程
在为期三年的高中学习中,艺术考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在专业课程上,尤其是从高考前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底,他们需要参加联考以及全国美术学院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单独入学考试。
对文化课程的重视通常放在了高考年份的2月底到6月初的一百天内。
在这一百天内,如何在文化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已成为许多艺术考生刻不容缓的事。
美术考试改革:文化课程的改进已成定局
2012年底,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艺术学院院长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关于美术考试改革的信号。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2014年起大幅提高艺术和文化课程的分数线,同时减少艺术考试的数量。
在2019年底,教育部再次发布了一份文件,强调需要提高文化艺术课程的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朝鲜学校,北京交通大学等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随之提高了文化门槛。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2020年文化课程的成绩已成为大多数艺术学生的当务之急。
复习文化课的4大误区
误区1:首先为美术考试做准备,其次再开始学习文化课程
选择艺术考试的孩子,文化课较为薄弱。根据数据显示,许多孩子的专业成绩都相对优异,但是却在文化课程考试中失利。
因此,建议艺考生在专业成绩接近理想大学时,应尽快参加文化课程的复习,切勿在校考后再去投入文化课程的复习。
不然,会造成文化课程的复习时间较短。
误区2:缺乏正确的文化课程学习方法
许多参加艺术专业考试的孩子,会花费大部分精力来学习专业课程。
文化课程的基础较为薄弱,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被遗忘了。
参加联考后,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来复习文化课程。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考生及其父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考”是改变生活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为了应对考试,许多孩子购买了大量的复习材料。
那些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放在桌子上。孩子们茫然不知所措。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开始一一练习。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筋疲力竭,力倦神疲,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和没有做什么,甚至看到测试题时都想呕吐。
误区3:缺乏自信,盲目报名补习
文化课是艺考生的短板。
除了长期的专业课学习和考试之外,大多数艺考生对自己的文化课缺乏信心,从而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每年都有这样的例子:
有些考生听取别人的话,盲目的报名参加补习班。结果,一些不规则的补习班毁了自己的美好前景。
艺考生相对来说文化课基础会较为薄弱,首先应该调整心态,
寻找准确的切入点,必须在学习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重要的考试点,避开怪题难题。
可以根据高考大纲中设定的考试命题范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这样做,可以让复习事半功倍。
误解4:没有计划的学习,追求一应俱全
艺考生缺乏的是科学的学习计划。
一旦进入高三,就应该充分了解自身整个的学习计划。
无论在专业强化培训中还是在后的文化课冲刺期间,都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艺考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听老师的意见,后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督促自己。
根据学习计划进行文化课复习时,切记不要追求完美,这是很多艺考生有可能犯的错误。
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做出选择,分清主次轻重,主要抓取关键知识和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对自己的较为擅长的科目,可花费适当的时间。根据自身做好的复习,避免无目的的复习
下一篇:艺考时,是画得越像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