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涯规划,到底在规划什么?

TIME:2019-11-04
分享:

  中学生生涯规划在规划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过或问过这个问题,如果非得用规划这个词,我也不知道到底在规划什么,因为规划这个词很容易跟计划联系在一起,当今社会天天在变,计划没变化快,有什么好计划的?

  这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从西方发明百年来传入中国就一直就这个名字,我们也没必要去探究当初为啥取了个让人费解的名字。

  实际上生涯规划是个很大的概念,让我们一生的角度去俯瞰我们在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叫规划也没啥错。

  谈到生涯规划必须谈到舒伯,这个在生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已经成了生涯概念的丰碑。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把人生大致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生涯任务,如果前一个阶段的生涯任务没有完成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展,这种影响持续存在,直到解决为止。

  如果不解决,那也没问题,纠结迷茫着吧,比如大学专业不想学啊,打游戏谈恋爱度日啊,在职场乱跳槽啊,衣食无忧时突然空虚寂寞冷?!

  说直白点,就是很容易把人生过得七零八落的。

  扯远了,我们今天只谈中学生生涯规划到底做啥。

  我们常说的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对象是15-18岁之间学生,大致在初四——高三之间。

  这阶段的学生处在探索期的前期,这个阶段的生涯课题是

  1、能力与才能的进一步成长

  2、独立性发展

  3、学习计划的选择

  4、适合自己专业,工作的选择

  5、有关专业技能的发展

  前3个还好说,多数学生正在进行中,但4和5就难住了很多的家长,怎么选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呢?

  说简单也简单,探索期嘛,就是两个探索:

  1、自我探索

  2、环境探索

  也有人叫他们内探索和外探索,自我探索大致就是从个人兴趣、性格特质、天赋能力、价值观、愿景等各个角度去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独特性,看到人与人的差异不同点,建立一个自我的概念,找到一个自我认同感。

  上升到哲学问题,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职业)。

  看到人可能有人吐槽,老子一辈子都没想明白,你让一个孩子想明白?

  实际上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说,这不是我想让孩子明白,而是这个年龄到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想的问题,而且多数人会自己去找这种认同感。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西方心理学的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理论。

  换句话说,这是人本性的需要,挡不住。

  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自我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找到自我认同感、会在现实生活中在职业中选择一些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这时候环境探索就尤为重要了,环境探索大致又分为宏观环境、行业、职业、专业、高校、人脉关系等。

  自我探索是——我想做什么

  环境探索是——环境支持我做什么。

  而当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很难让学生有环境探索的机会,学生这方面是非常匮乏的;同时多数学生因为学习压力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种种因素,自我探索也不够。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高一分文理选错,高三高考志愿填报盲选,大学专业不想学,打游戏谈俩爱度日,毕业后乱跳槽,甚至不就业在家啃老。

  这不就是在生涯发展阶段论里的探索期阶段任务没有完成,在确立期出问题原因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花了很大力气在高中开展生涯教育、在大学把就业指导中心改成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至于效果吗,比较微小,原因就不谈了。

  甚至为了更好的推行生涯职业规划,国家开始改革高考,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高考。

  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中学生生涯规划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不管有没有能力做职业生涯规划,反正先把名挂上,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迫切需要,职业测评卡、职业测评软件、几部帮你选专业等方法和工具满天飞。

  特别是职业测评,这个本来应该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工具,变成了决策工具。职业测评的滥用淹没了生涯规划的本质意义,甚至替代了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这个词家长们也越来越熟悉了,可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却非常的混乱。

  对于职业测评我的一贯态度是:你如果完全没有渠道或能力做生涯规划,你可以用职业测评,总好过你不用;但,如果你有选择,好别滥用。

  使用职业测评或各种建议指导性的工具给孩子做职业或专业的选择,都会有一个弊端——测评做的准还好,如果测评做的不准,呵呵,有苦自己知。

  用职业测评或各种工具来测学生适合做什么,就好比跟学生说:你要好好学习,你适合当医生,当老师,当律师,你要考个好大学。这种话学生听的少吗?你觉得他们能信吗?能信几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吗?

  因为缺少一个关键性的要素——自主生涯意识的唤醒。

  什么是自主生涯意识的唤醒?这个不太好解释,举几个我做过的生涯咨询的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咨询者:小于(化名)

  性别:男

  学校:省重点高二理科生

  咨询期望:想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职业

  咨询者意向专业/职业:金融/工程师/时装设计师

  父亲意向专业/职业:金融方向

  母亲意向专业/职业:让孩子自主选择

  咨后建议探索职业: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时装设计、动漫设计等。

  自主暂定专业/职业:建筑/园林设计师

  咨询后学生自己查找了很多工程设计类相关专业,大学,甚至放假时跑去某大学去实地考察,职业访谈了两位相关职业的资深人士。

  案例二

  咨询者:小智(化名)

  性别:女

  学校:省重点高三文科生

  咨询期望:志愿填报前定专业方向

  咨询者意向专业/职业:传媒、心理咨询师

  父亲意向专业/职业:法律

  母亲意向专业/职业:让孩子自主选择

  咨后建议探索专业/职业:法律、心理、经济、企业管理。

  自主暂定专业/职业:法律

  咨询后放弃了传媒和心理专业,选择法律专业,并且在托我帮他找目标院校的学长们去询问专业和学校信息。

  后来该学生被某211院校法律专业录取,而且成绩一直很好,大一就在备课司法考试,有信心一次通过。

  案例三

  咨询者:小金(化名)

  性别:女

  学校:普高高三理科生

  咨询期望:想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职业

  咨询者意向专业/职业:化学老师、国际导游、牙医

  母亲意向专业/职业:让孩子自主选择

  咨询后建议探索专业/职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关、化学教师等。

  咨询后积极参加补课学习,后阶段成绩提高很快。学生自己在放假期间跑到某酒店做实习生,验证并锻炼自己的天赋能力,发展自己未来的职业能力。

  后来学生被某二本大学录取,但被调剂到了食品检验专业,虽然专业不理想,但职业方向没有变化,在我与学生的简单沟通后,学生很快振作并积极在学校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继续提升自己未来的职业能力。

  案例四

  咨询者:小慧(化名)

  性别:女

  学校:市重点高三理科生

  咨询期望:想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职业

  咨询者意向专业/职业:师范、管理、金融

  母亲意向专业/职业:让孩子自主选择

  咨询后建议探索专业/职业:教师、家庭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因为考试发挥失常没有考到理想院校,被某大学化学材料专业录取了,但孩子职业目标没有变化,大一就积极准备考研,要考回师范院校。

  通过以上4个案例,我想大家能明白什么叫唤醒自主生涯意识了,这样的学生才会有内驱力,有目标感、有行动力、主动探索更多可能并主动提升能力。

  至于我怎么做的,抱歉我不能说,说了你们也不能理解,这是我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中学生生涯规划,是为了未来的大学生涯、职场生涯甚至退休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整个人生生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