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准备自招才是合适的?
2019高考已经过去,2020新高三激烈的竞争即将拉开序幕。那么有意向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如何准备以及要准备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为了帮助大家提前了解和早做打算,整理如下资料,希望能够帮到你。
什么时候准备自招比较好?
自主招生其实相当于优选生,即高校招生计划中,划分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高校的自主选拔(一般为笔试和面试),选出具有学科特长或者创新潜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降分录取!
可能很多学生会想着不着急,等到高三再准备也不晚!小编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自主招生越早准备越好!一些学科竞赛从初赛到决赛,要持续很久,跨度大概是1年,这样的来说前期准备加后期竞赛,已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了,更不用说一些学生参加了多项竞赛,还有其他的一些自主招生准备工作!
在准备自主招生的过程中,考生很有可能会做多手准备,例如:参加各种文理科竞赛、科创类竞赛、发表论文、准备发明专利等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奖项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奖项含金量高,一般情况下,只需一到两个即可,如果奖项等级偏低,多一些其他奖项也能增加通过的概率。
2019已公布自招简章的高校报名时间汇总
近日,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密集启动,截至到2019年3月31日,包括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在内近70所大学发布了今年的自主招生简章。大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时间为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上旬,考试时间为六月份,具体时间以各学校要求为准。



高校自招认可奖项盘点
高校自主招生时,需要学生提供一些书面材料证明自己的学科特长或者创新潜质,这就需要学生们参加各类竞赛,或者发表论文等等!下面为大家盘点高校自主招生认可奖项,可供学生参考!以下是部分主要的竞赛,供大家参考!
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
科创类: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生电脑制作、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语文作文:
新概念作文、语文报杯、叶圣陶杯、北大培文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英语:
创新英语大赛、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参加夏令营:
参加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可以得到自招资格,还需要参加6月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考试。并不是直接获得自招加分。
准备报考材料
考生的竞赛证书奖项、获奖材料及附加证明材料等,家长须提前进行搜集整理,好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保存,以防报考时因为慌乱,遗漏重要材料证明。往年有许多家长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在报考时才发现获奖证书遗失了,重要证明材料不全等。这些在报考时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自主招生报名所需材料
1、报名表
考生在网上报名后系统会生成报名表,打印出来后由本人签字并由学校审核、盖章。
2、自荐信/个人陈述
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写自荐信,自荐信内容一般需要阐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申请该学校的理由、自己的爱好、对所选专业的理解及以后大学的规划等等。半数以上的学校都要求在800-1000字左右,当然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不同,具体需看招生简章。
3、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高中时期参加的竞赛、比赛及各种活动奖项的复印件,这些文件须有学校进行审核并加盖学校公章。此类证书不仅仅包含各种文理科竞赛、科创类竞赛,还包括各种发明专利、论文发布、出版专著等等。
4、高中阶段成绩
报名系统中有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各阶段期末成绩表,考生只需要按照要求填写即可。所有信息填写完成后,文化课成绩单会自动生成相应模板,届时只需拿到学校盖章即可。高中阶段成绩还包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此部分成绩依然直接在报名系统中填写,至于是填写等级还是分数,按照各省要求来操作。
没有奖项能参加自招吗?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清楚没有奖项也是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竞赛奖项并不是高校自主招生唯一的条件,部分学校招收招收综合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的考生,但是这类学校的数量比较少,所以还是建议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奖项!
小编提示
准备自主招生材料时,好将报考材料提前准备,为后续择校报考和多个高校报考留出的时间。
时间紧张
据往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显示,高校自主招生简章的发布时间和报名截止时间跨度不一,个别高校留给家长和考生准备报考材料的时间并不多。以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为例,从简章发出到报名截止仅9天时间,这9天不仅需要家庭沟通协商还需要和学校沟通,学校要对学生材料审核、进行加盖公章等操作。
考虑的因素多
当3月份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布以后,家长和考生需要对照各高校简章内容来完成择校和报考两大步骤。在自主招生简章出来前,家长只能依据往年简章和高校录取情况选定几所目标报考院校。待简章公布后,部分高校的报考条件、优惠政策等会出现一些变化,而家长要根据简章内容重新进行新一轮的目标调整,并按简章要求完成报考。总的来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那些提前未确定目标高校的家长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