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招生信息网

山东招生信息直通车

志愿填报易点通

高报直通车

【青岛第二中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仁·智”为核心、以“仁爱宽厚、灵动智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

TIME:2021-05-15
分享:

 

青岛二中建于1925年,山东省重点学校,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仁·智”为核心、以“仁爱宽厚、灵动智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近年来坚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自主·开放”的办学特色。青岛二中创新校内机制释放师生发展动能,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互联网+教学”改革,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激发师生生命潜能。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其中2019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改40校,次获青岛市教育改革创新奖2020年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作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首批项目学校和首批示范基地,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管理使其成为中国教育的风向标。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兼青岛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以对教育情怀的坚守和对教育事业付出,着力打造青岛二中成为“中国教育领导者”。孙先亮校长是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教育部培训专家库首届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山东省首届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十佳校长、明远教育奖等荣誉称号。出版专著走向价值领导《教育,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泉水潺潺蕴涛声》,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未来教育家》等主流媒体发表50篇文章,并向全国推介其“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系统教育观”“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等教育思想改革创新的经验。

一、“全人发展”课程,搭建学生展翅高飞的天空

课程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与教育格局。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青岛二中积极搭建一种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用课程的高度、深度、精度、丰度、难度、广度、温度,点燃了学生创新发展的激情。作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首批项目学校和首批示范基地,青岛二中的课程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建设绿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4年《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入选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典型案例2017年青岛二中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联盟理事学校和常务理事学校。

“绿色课程体系”到“全人发展课程”,青岛二中从未停止对课程的积极探索。七大类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更是独树一帜,实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三级课程的统整;实现了六大MT组织架构与课程体系的统整,实现了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方案的统整,实现了学生发展需求与办学特色、社会需要的统整。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众筹+外包”的资源拓展方式,每年学校开发150余门校本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滋养。

按照教育工匠精神,打造深内涵与高品质的课程,青岛二中致力于打造精品中的精品课程。通过研究学生需求,不断开发高端课程,丰富学生的视野;通过《课程准入制度》和课程中心管理,提升课程开发的门槛;通过学术委员会全程参与督导,提升课程实施的学术水平和建设能力;通过提升学业挑战度和思维深度,让学生感受深度学术课程的魅力。通过研究和实施课程多样化,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30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称号,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获得全国首届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第1名。近期学校梳理并陆续推出“青岛二中金课工程”:《数学建模》、《模拟演辩》、《山海之韵交响》、《航空模型》、《AC地球科学概论》、《戏剧与表演》、《尚礼学堂》、《人工智能》、《哈佛国际理解力》、《法律之门》等精品课程,以及“哲学浸校园”、“美术名作的哲学演绎”、“和诗以歌”等特色课程的实施方式,在教育界和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只为打造有生命的二中课程”,成为岛城、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争相学习的标杆。

二、“互联网+教学”深层次变革,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青岛二中经过长期探索所创造的“互联网+教学”教育新样态,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约束,彰显出强大的教育魅力。基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站在时代去思考教育的未来2013年青岛二中加入C20慕课联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2013-2014年连续举办两届翻转课堂全国教学观摩研讨活动2015年在世界教育信息化大会上,青岛二中向世界各国教育专家与会嘉宾全面展示互联网+教学改革成果,《人民日报》第一版予以专题报道;2016年青岛二中全面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改造课堂行动,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积极获取者,转变为基于学习社区的小组合作学习者,转变为课堂上基于重点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参与研讨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力的提升。青岛二中逐步成为中国互联网+教学实践的“火车头”。

2014年学校同步推出了针对学生假期学习指导与答疑的“青岛二中微爱行动”品牌活动,与“互联网+教学”相辅相成,全面支持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今年抗击疫情的线上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校师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老师们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学习互助小组、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互动方式,辅助微信、QQ等媒介,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跨越了课堂,超越了时空。至今年寒假,学校共举办了7季微爱行动,约16800人次的学生通过假期答疑活动而获益。

青岛二中“互联网+教学”取得丰硕成果。《互联网支持师生发展项目》获青岛市第三届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奖《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获首届青岛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青岛二中在教育部主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交流会”做主旨发言;2019年首批加入国家级项目“山东省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共同体”;2019年孙先亮校长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作主旨发言,在随后的山东省《智慧课堂应用指南》发布会上,青岛二中提供大量的互联网+教学案例备受推崇;2019年在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孙先亮校长作了《未来以来,教师何在》主题发言;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中,孙先亮校长作了《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教育探索》的主旨发言;清华大学主办的2019教育大数据高峰论坛,孙先亮校长参加了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推荐系统,帮助学校提供自适应学习服务》为主题的圆桌讨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2019年信息化支撑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讨会在青岛二中举行,会上孙先亮校长作了《基于学生未来的教育变革》主旨报告。学校同时推出了6节互联网+教学展示课广受好评。疫情期间青岛二中互联网教学成果被山东省教育厅官微首发,《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对青岛二中借力“互联网+”,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了专题报道,教学案例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杜占元副部长的高度好评。

三、精准实施选课走班,以确定的选择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青岛二中自2007年开始实施选课走班,从切块分部走班到全年级的分层分类走班,校本课程的跨年级选课走班,再到2016MT走班模式,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发展指导和选课走班的实践经验。通过深挖内部,资源整合,青岛二中开齐了6320种组合,满足学生发展所需,全部实现了所有课程的自主选择。

为了加强过程实施和管理,保证选课走班实效,学校对全部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学分管理。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占40%(课时出勤、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平日测验),期中期末成绩占60%。采用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增值评价。利用互联网技术,组建虚拟班级,加强对年级前20%和后20%学生的针对性指导。组建年级前40名虚拟班级,进行资源推送和发展指导。建立全体在校学生数据库,实施教师教学增值评价,通过当次考试相对上次考试进步人数占各教学班人数的百分比,计算教学班增值率。

通过选科选考政策解读准确把握新高考方案;通过《学生发展指导课》加强自我认知教育;通过吸引力团队建设构建专业认知;通过学术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阅读指导工程等加强对学生学术品质的培养;通过独特的模拟文化课程与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与主动选择能力;通过MT职业体验基地建设,让学生跟岗体验与实践;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端课题研究,实现专家引领;通过优秀毕业生开展的“情系母校”活动,引导学生定向发展;通过山海大讲堂引领学生高端发展

2019年青岛二中在全国率先实施课时改革,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对课时进行科学调整,弹性安排上下午课间时长,优化上课时间配置,提升选课走班品质,增加教学集备时间,充分提升教育教学效益。同时确保每名学生每天1节体育课,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校在自身充分挖潜的前提下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设游泳、棒球、旱地冰球、瑜伽、武术等14个项目18门体育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和体育技能个性化选择需求。课时改革还保证学生能够一天一节自主学习时间,优化学生自主发展环境。

四、组织再造,内外激发;立德树人,全面开花

青岛二中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了独创性改革。从2016级学生开始摒弃按照学习成绩平行分班的传统做法,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加入不同的“吸引力团队”——人文、外语、数学、经济、理工、生化六个团队,简称MT。每个MT内部根据班额标准划分若干微团队。按照“首席全权负责,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团队自主发展”的24字原则,建构“管理、课程、学术、社团、基地”五位一体的MT管理模式。

MT搭建了激发师生发展能量球的强大平台。首席导师与助理导师、导师助理、全员导师、学长导师共同组成了导师管理团队,大家智慧共享,按照项目管理分工合作,同频共振,形成教育智囊团。每个年级6MT既相互竞争又具有独立的运行机制,具有共同兴趣和发展愿景的学生集聚在一起,思维碰撞,智慧发展,能力提升。

青岛二中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首,探索形成了具有青岛二中特色的立德树人的途径与方法,开创了反思性德育、自主性德育、实践性德育三位一体的新体系。

开展反思性德育,激发学生立德意识。制定《青岛二中反思性德育实施方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日反思”“周反思”“学段反思”,并通过文明提示语、主题“节·日”活动、学生发展DIY自评报告等载体,为学生自我反思提供抓手,使自我反思成为新常态。开展自主性德育,激发学生担当意识。创新英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卓越领导力。优化学生组织结构,形成城市化发展委员会、学生会、民主议事会、社团联合会四大学生组织,不断拓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平台和机会。开展实践性德育,提高学生参与能力。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充分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形成了以“蓝心结”公益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志愿服务课程;以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社团节、研学实践为主要载体的自我教育课程;以模联、模经、模拟政协为主要载体的模拟文化课程。“蓝心结”志愿者社团获评青岛市十大微尘公益之星(团队)。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定了品德荣誉、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综合实践、探究创新、优势智能、成长轨迹、自评与他评九项内容,激励学生发展五项基本素质和五项特色素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论坛、社区的作用,建立家校融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平台和德育工作平台。2016年学校获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五、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青岛二中站在系统教育角度,制定了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三步走战略。围绕“青岛二中学生十项素质发展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创新发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二中路径是青岛二中对国家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

学校成立学生创新发展指导办公室,负责系统规划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具体管理和指导工作。陆续出台《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办法》、《青岛二中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施办法》、《青岛二中学生创新活动管理办法》等十多项相关文件和制度。青岛二中坚持系统教育观,协同大学、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联合共建高端创新实验室群,培养高中生创新素质。遵循国内一流、对接高校的模式,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协同共建了航空航天、机器人、现代加工、物联网、传统加工、生物组织培养、创客智能加工设计、新能源汽车、数学建模等十多个创新实验室。依托大学、实验室开展的 “仿生机器人设计”“3D打印机设计与开发”“光电巡线车设计”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项目已经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真正发挥出创新实验室的效益。

积极推进课堂中STEAM教学研究,深挖STEAM教育内涵,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开展知识融合性、项目式、合作与创造性学习。我校承担青岛市重大招标课题《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中的STEAM教育探索性研究》进入结题阶段;赵忠勇主持的青岛市重点规划课题《青岛二中特色STEAM课程开发与实施》成功立项。李文强老师和刘杨老师的课题成功通过了中国教科院的中期答辩,我校被中国教科院评为全国首批领航学校。在STEAM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和高端引领,制定了《青岛二中STEAM课程开发规程》,各学科老师通力合作,初步形成的青岛二中特色的STEAM课程体系,锻造学生创新品质。青岛二中课程案例编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青岛二中STEAM课程案例集》。

基于PBL的人文素养类、科学研究类、工程技术类等创新课程,依托工程坊实验室,与之相配套开发了传统加工课程、现代加工课程(数控车床、激光雕刻与加工、三维成像、快速成型)、结构设计课程、工业设计课程、计算机工程设计课程、新能源汽车课程等。以航模、机器人课程为代表的技术类课程依托创新实验室开设《航空特色综合》、《飞行操控实践》、《飞行器创新设计》、《Arduino物联网开发》、《机器人原理与编程》《FTC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全面支持学生创新发展。

青岛二中在高中率先推行学术素养提升计划,培养高中生创新素质,培育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助力国家创新战略。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和专家教师的指导下,全面体验选题、开题、科学研究、结题、学术论文撰写的学术研究全过程,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截止目前,青岛二中共聘请基地导师300余位专家,学生开展的课题研究800余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超过3000人次。学校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方航空山东分公司、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安国国医馆、中科院生物过程与能源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签署协议,共建学生学术素养提升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学校集聚资源,培养优势智能,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比赛,在实践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在山东省财政厅支持下,学校建立山东省第一个高中学校基金会,支持学生四大类43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类国内国际比赛。学校合理定位学科竞赛的功能,为学有余力和学有所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培养,有机推进教练团队建设,不断改进培育方式,提高竞赛辅导的效益。学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行数学学科竞赛的辅导开始,到今天发展成涵盖五大学科竞赛的研究团队和机制。截止到现在,学校共获得数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两枚,生物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两枚。近百人因竞赛保送或自招进入北大和清华。

2020年投资近亿元的“学生发展中心大楼”已经竣工,原有的创新实验室已经搬迁到新楼。由基金会投资四百多万的生物合成、环境化学、先进传感器三个创新实验室已经开工建设。绿色化学、数字化学、海洋化学、生物成分分析、生物数码互动、分子与细胞、先进成像、地球科学、历史文创空间、空间思维艺术、人工智能机械臂等11个创新实验室已列入教育局2020年的立项项目。全部实验室建成后,将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真正发挥创新实验室群的功能。

六、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发展活力

青岛二中以教师贡献度评价激活教师发展活力,激发教师内生式发展,打造出一支享誉全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再造管理组织,激活教师发展机制活力。青岛二中进行管理组织再造,创新性设立教师发展处,系统规划、落实教师发展工作;将传统教研组升级为“学生学科发展研究室”,突出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育人理念,通过学科使命建设、优势智能培养、学科基地建设、创意学科周活动等,最大程度为学生发展增值;学校摒弃传统分班模式,创新性采用MT模式,导师成为MT发展的规划者、管理者,极大激发了教师自主管理的潜能。

2.汇聚高端课程资源,提升教师培训层次。学校汇聚高端课程资源,建设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基地,通过基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依托清华北大建立大学先修课程导师培养基地;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理念培养基地;协同海尔大学,输出海尔的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创新力培养基地;建立美国康州、新加坡、英国牛津大学教师培养基地项目国际教育培养基地

3.自主开发教师发展档案系统,建立完善教师学分体系。依托“互联网+”技术,学校自主开发完成“青岛二中教师发展档案系统”,已经获得专利。该系统集合了教师发展的管理、评价、培训选课、学分管理等功能,教师随时提报基础工作、校内分工、社会影响、教师荣誉、课堂研究、班级管理、课程开发、指导学生、教科研、高端培训、校本研修、自主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建构起完善的教师学分体系。

4.实施贡献度评价,突显贡献意识和贡献导向,根据教师的价值创造,确定贡献等级,以贡献评价激发教师在巩固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如何挖掘自身潜能,为学生发展贡献力量,为学校发展贡献才华。以贡献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在自我激发中实现教师成就与价值。建立青岛二中教师荣誉体系。其中综合荣誉体系包括青岛二中精彩人物荣誉系列、成功园丁、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青年教师等;专项荣誉体系包括校优秀班主任、德育专家、教学专家、创新专家、竞赛专家、科研专家等。学校根据《青岛二中教师奖励条例》,依托青岛二中校友基金会支持,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对获奖教师进行专项奖励。

5.实施“凤凰计划”“双优工程”,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与“高原期”,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凤凰计划”, 以“分层次评价、分层次培训”的方式,根据评价结果,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发挥了培训的激励性。以课题定制式培训,激发教师自主参与培训的热情,实现学习成果有效转化。实施“双优工程”,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突破骨干教师发展中的职业倦怠与“高原现象”,帮助骨干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发展和提高的突破口,实现自身的超越式发展。

6.优秀教师大批涌现,教师发展硕果累累。学校目前共183名一线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正高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5人,省市特级教师12人,省市优秀教师10人,省教学能手5人,省德育先进1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名班主任和名师工作室2人,青岛名师5人,市学科带头人13人,市教学能手2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近八年来,学校共有38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国家级荣誉,86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等省级荣誉,112人次获得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工人先锋号、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各类比赛等市级荣誉;164人次获得各类局级荣誉。

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课程中心确定为教师发展基地,传播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实践经验,为全国各地教师发展提供支持。青岛二中面向吉林省、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多种层次教育改革研究,推广发挥教师发展创新机制。学校通过1751工程、齐鲁名校长工作室、鲁东半岛联盟、青岛市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学校联盟、青岛名校长工作室等各类平台,促进省内基础教育发展,荣获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突出贡献奖”。 帮助与支持二中分校、安顺二中、大理民族中学、都匀三中芜凤城高中、莱阳九中、五莲三中、蒙阴一中、淄博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创新制度改革,发挥教师发展机制的带动作用。

2019年,青岛二中教师风采激扬、影响巨大。英语特级教师刘元静作为青岛市唯一高中教师代表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政治特级教师高保卫作为山东省唯一的高中教师代表参加了318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数学特级教师于世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受邀天安门观礼;政治特级教师曹淑霞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七、发挥教育集团优势,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

为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使青岛二中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更广的地域和更多的人群,青岛二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聚焦打造一批高品质学校,努力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菏泽国花学校20209均已正式招生启用。海尔云谷项目、青西分校项目等都在加紧推进中。

著名教育名家顾明远:青岛二中的课程始终牢牢把握“学生发展”的最高标准,使课程的价值能够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北师大教授张志勇:青岛二中用一大批卓越课程,点亮了二中杰出学子们的生命。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青岛二中尊重学生价值,是为社会创造价值。青岛二中的教育追求,源自内心;组织再造,始于革新;学校发展,基于创新。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二中的教育,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在创新中发展、改革中再造,乘着创新人才素质培养和教育自主开放的双翼,在教育改革的的天空中飞向更高、更远、更强!